作为国际课程领域的大热门,围绕IB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。最近,小编在浏览网络时,不断看到各种关于IB的避雷贴,如“申美就该选AP,申英就该选AL,IB累死累活两头不讨好”、“下辈子再也不学IB”等等。而且,今年5月的IB大考也显示了IB的难度在不断增加,给分也在不断收紧。
然而,尽管如此,选择IB的学生人数却逐年上升。今天,我们将为大家全面分析一下,为什么IB会让人又爱又恨。
01
选课难
IBDP课程的挑战之一在于其学科的全面性——六大基础科目,涵盖多个领域,选课要求严格,不像AP、AL体系那样自由。这要求学生具备文理兼修的能力,对于偏科生来说,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。然而,这也可能成为申请时的亮点。
招生官期望看到一个勇于自我挑战的申请者。如果在申请材料中,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文科选课逻辑,并最终克服了这个挑战,这将更能体现你对自我提升的探索,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。此外,随着学科融合的深入,许多STEM专业的课程都融合了人文社科领域。提前掌握跨学科研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,能让招生官看到你文理兼修的学习潜力。
02
考评难
2大核心科目,高要求的写作任务
在IB学习,不是会答题就能拿高分毕业的!独有的“论文式”考评,2年内需要完成8篇论文——6门课程各一篇IA小论文,一篇EE拓展论文与一篇TOK知识论论文,EE和TOK总共占据最终考评的3分,并且对学生的思辨写作能力、科研报告撰写能力要求极高。因此,大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训练。
但也正得益于此,IB人的英文写作能力也将得到大幅度提升,各学科的IA和EE论文的选题头脑风暴,积累的文书写作素材,TOK锻炼的思辨能力、写作能力也为日后的申请文书创作打下了基础。
03
时间管理难
学业、申请繁重的任务
最后,每个IB学生都会提到的“累”!除了要完成基础学科学习,训练写作能力,还要抽空做CAS活动。而最累的时候就是申请季来临的时候,特别是对于DP2学生们来说,每天都在被各种截止日期追着跑。
要完成IB的完整课业(IA/EE/TOK),同时还要准备英国文书、美国夏校申请、美国文书素材、科研项目收尾等等一系列申请工作,密集的多线任务同步进行,需要大家有足够强的抗压能力!当然,过来人也这么说到,“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有无限潜力,学校效率也非常之高。”
虽然IB很折磨人,但IB课程的培养目标和美国大学的核心是一致的。在吐槽贴之下,我们也看到不少人表示“到了大学真正能感受到IB带来的优势”、“IB人进入大学真的更游刃有余”。
当然,要想在IB课程中游刃有余、从容应对,坚实的学术基础是必备的前提。
对于还未进入DP阶段的准IB人:
提前扎实基础知识,培养思维能力,将有助于你在进入难度指数级增长的DP阶段时快速适应,顺利进入学习状态。
对于刚刚进入DP1还在适应的IB新生:
此时的关键是稳固GPA大后方,以便在之后进入申请季时更加从容。同时,现阶段积累的学术知识可以用于参加各类高含金量的国际竞赛,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专业度和竞争力。
对于正在申请、学业中拼搏的DP2学生:
趁现在查漏补缺,强化学术漏洞非常关键!虽然IB是用预估分进行申请,但如果最后大考结果未达con,即便拿到了offer也有可能被撤回。另外,美国申请中,UC院校也将持续考核成绩到12年级。因此,保持持续的学术进步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。
以上就是关于IB课程的信息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!
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266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苏B2-20190120 苏ICP备17009794号-33 版权所有:南京课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
Powered by marler.cn